2016年国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,迎来了一波生育小高潮。身在妇产科医院的我,见证了“产科的一号难求、一床难求。”时隔五年,2021年国家又落地了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胎的政策。
“三胎,你敢生吗?”“三胎,你养的起吗?”各种声音扑面而来。有些地方也开展了生育意愿的调查,中年生育的意愿比年轻人高,更多的人只愿意一胎或者二胎。
最近因为儿子研究生毕业,所以外出了一趟,在一座黄门古刹,偶遇一对母女,让我很想说:年轻又具备生育能力的你,一定不要放弃这样的机会,孩子是父母最大的财富,也是你能留给你孩子最大的财富,一笔血缘亲情的陪伴!
古刹位于江南的一座历史名城的景区内,背靠绿意葱茏的青山,南临小溪,修建于宋朝年间。在历经八百多年岁月的风霜雨雪中,只剩一间破败不堪的小庙。于2005年开始扩建,至今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,整座寺庙气势恢宏。
古刹周围景色优美。虽然薰衣草已落尽繁华,但同宗同族的马鞭草却花开正艳,大片的向日葵也过了最好的花期。待我开始准备从景区返回出口时,看到靠近山脚的那一片向日葵,我忍不住想留影。原本宁静的山谷中传来一阵令人愉悦的梵音,我镜头中向日葵的后面,出现了优美的画面,在绿茵丛中点点黄色,廊檐飞翘。
“原来这里还有一座寺庙,看这气势,寺庙一定不小,去看看吧! ”美妙的禅音吸引着我,脑海中突然想起刚入景区时,曾看到一座掩映在绿荫中的寺庙。
因为疫情的原因,整个景区冷冷清清,除了庙门口两个拍照的美女,进庙的人就我一人。
我急切地想去看看僧侣们诵经的场面,聆听那悦耳的禅音,所以脚步也不成停留。刚进庙门时,只看到一个身着素色小碎花女孩的背影,坐在卖香烛柜台的旁边,腿上搁着一个簸箕似的物品,在挑拣着东西。我的进入丝毫没有影响到她的投入,我转头看到的是一张先天愚型的脸,小头,眼距宽,眼裂小,表情呆滞。我不敢多看,生怕引起别人的情绪波动,万一是我的一种无端猜测呢。
循着声音进入第二进的大雄宝殿,原来是一位年届60的女性,在为家人做法事,寺庙外好听的梵音来自僧侣们的诵经。生怕打扰了别人的佛事,我匆匆顺时针一圈就出来,按原路返回。
回到寺院的第一进,我又碰到那个女孩,继续在低头挑拣着,对于我的闯入依然浑然不觉。只是此时多了一个老年女性在她的身边徘徊,不时用右手去触摸左手臂上的菩提,轻声地和女孩说了一声,女孩简短的回答后离开登子,去大殿的不远处拿了一样小东西又回到登子上。
我朝她点点头,她紧随我而来走出庙门。或许是缘分吧,我们各自站定聊了起来。
“你也是游客?”我好奇她的身份,为何出现在寺庙中。
“我是这里的居士,来这里已经7年了,刚才你看到的那个是我的女儿。”她背脊挺拔,举手投足间干脆利落,看上去只有60多岁年纪。一头微白的齐耳短发,眼镜后的眼神清澈柔和,脸上很干净,除了唇周像丘疹似的微微隆起外,脸上似乎看不出一点老人斑,皱纹也很少。一身合身的棉布碎花衣裤,衬托出她硬朗苗条的身材,左手一串菩提早已被盘的油光可鉴。
“刚来的那年我71岁,身体健旺,感觉有的是力气,所以一直在寺庙里做做义工。现在7年过去了,我也78岁了,身体感觉大不如从前了,好像力气正在脱离我的身体。”老人笔直地站在寺庙门口,一只手习惯地摸着菩提珠。我恍然大悟,原来她已经78岁了,完全没有78岁的老态龙钟和絮絮叨叨。
老人看我站在那里认真地听她说话,就继续说道:“我女儿已经40多岁了。这么多年终于学会一点自己会干的事情,或许她以后会生活自理。”我终于听懂了这位母亲深藏心中的隐忧,未来该如何守护女儿的安稳。
还有一点时间,我耐心地听她讲述,或许她太寂寞了。
“我的老头子曾经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,如果他活到现在,退休工资应该也有1万多了吧。那一年,身体健康的他突然得了急病,从发现到离开只有一年半的时间。刚退休的时候,他曾经对我们说过“我们一家三口住养老院,我的收入供我们一家人的所有开销,你们的就存起来 ”。老人语调平稳,平静的脸上失去了眼角的笑意,有些话她没有再说下去,内心一定也在隐隐作痛。
我想这样的话语不知在她的心底盘旋过多少次了,我不知道她为何愿意和我这个陌生人分享她的故事。未来的日子都是崭新的,谁也无法预知人生的路上会发生什么。
老人话锋一转,眉梢含笑:“我37岁生的我女儿,那是高龄初产的年龄。看到这个孩子的时候,我们也曾想再生一个,但最后还是放弃了。单位的工会主席告诉我,按照政策,再过5年你还可以再生一个。”
“37岁,在曾经的那个年代,是真正的高龄初产妇。不像现在,因为二胎和三胎,这样的年纪再生孩子已经司空见惯。高龄生产,意味着优生优育的风险增加。”我惊讶如此优雅的老人居然还是高龄初产。
“是啊,再过5年我42岁了,畸形儿的风险更高了。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,我还是觉得很后怕。我和老伴慎重商量了之后,告诉我们工会主席,不管下一个是儿子还是女儿,我们都不生了,我们只想用下半辈子,好好守护这个女儿,用我们全身心的爱。”老人眼神含笑,看得出曾经年轻的时候,也是一位美丽而又智慧的女性。
老人谈性很浓,或许觉得我也很善良,或许是太寂寞了。“像我这样在这里做了7年居士,已经非常不适应外面的生活,那个社会太 ”老人没有说出口,我在心里猜测“太浮躁?”
“我的一位邻居向我介绍了这里,所以才来到这里。我觉得寺庙很纯净,是一个善良的地方,我和女儿在这里安身很放心。曾经我也想去过养老院,但是去看了之后,却发现那里的人员太杂,太不安全,坏人太多。”
我忽然完全懂得了老人的心思,他其实是想给女儿找一个安全的地方,她认为外面的社会缺少安全感。作为一位母亲,她觉得自己的日子不多了,女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,女儿未来的生活成了压在她心头的一座大山。
“我女儿什么都不懂,他不会说,也说不清楚,所以我希望她干干净净的来,也能干干净净的走。在这里的几年中,她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事。像我们这样老实的人,已经完全不再适应社会上的生活了。”
我看着时间一点点的流逝,老人越讲兴趣越浓,笑眯眯的和我继续聊古刹的来龙去脉。因为还有事,我就和她匆匆告别了。老人在古刹的黄门外朝我挥挥手:“我们今天真的很有缘分。”
听完老人的故事,让我想到如果当初再生一个,虽然有畸形的风险,但也不能排除正常的可能性,如果给她留一个有血缘的亲人,至少身边能有一个可以商量和值得托付的人吧!无论是你或者孩子,在生活和工作中遭遇困境时,有一个值得信任和商量的人,你就不会觉得在这个世界上那么的孤单。